- 朱磊;李梦桐;
新的时代产生新的需求,我国的教育改革在新的时代产生了由“五育并举”向“五育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体育与劳育融合的问题已经成为体育教育理论界必须面对的问题。研究立足于新时代发展背景和国家政策要求,借鉴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新时代体育与劳育融合的涵义及其实践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新时代的劳育是提供所有劳动形式所共有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品质等的教育活动,而不是以掌握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劳动形式的活动;体育与劳育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体育与劳育融合的涵义是指体育中包含劳育,劳育寓于体育之中;体育与劳育融合的实践路径是树立新时代体育与劳育为个别与一般关系的学术立场、实现新时代体育与劳育融合的教学目标设计、课程内容选择和学段衔接。
2025年09期 v.59;No.418 80-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 刘晓丽;陈洪平;
以国家队为核心的竞技体育代表队是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重要方面。为提升竞技体育代表队建设水平,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体育行政部门探索推进政府间联办竞技体育代表队。与独办不同,联办由两方政府合作开展竞技体育代表队建设。如何协调两方政府之间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政府间关系,事关联办的质量与效果。依托政府间关系相关理论,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联办竞技体育代表队“府际关系”的协调治理。研究认为,联办竞技体育代表队运行既涉及纵向政府间关系,也牵涉横向政府间关系,核心问题是协调“府际利益”。协调联办竞技体育代表队“府际关系”应从“利益”着眼:在纵向层面,重点关注权责匹配问题;在横向层面,聚焦规范彼此间的利益竞争行为。
2025年09期 v.59;No.418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 廖意;程笑宇;刘力玮;陈蔚;
全面推进青少年体育赛事是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举措,而有效防控青少年体育赛事猝死事件的发生成为保障青少年体育赛事安全有序开展的重要议题。研究基于R-TER分析模型,以179例青少年体育赛事猝死事件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解析了青少年体育赛事猝死事件组态致因路径。研究发现,青少年体育赛事猝死事件由多重因素耦合联动引发,赛前防控、医学监督、救援执行和赛场环境等因素叠加构成了高、低不同严重程度的7条组态致因路径。为有效防范青少年体育赛事猝死事件的发生,应构建“症候预防-症候应对-长效防卫”青少年体育赛事猝死事件全链条防控机制,包括实施校域两级差异化医学筛查方案、制定青少年体育赛事应急响应评估指南和建设层级化心肺复苏队伍等症候预防措施;落实多主体医学监督、保障赛中应急救援设施配备和搭建应急救援“生存链”闭环等症候应对措施;构建差异化心脏筛查体系、启动运动猝死登记调查、建构运动猝死风险用户画像预测模型和完善体育赛事综合保险制度等长效防卫措施。
2025年09期 v.59;No.418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下载本期数据